首页> 报告

后金融危机时期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

报告作者:刘刚 杨文婷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第1期 总第3期)

图书作者:袁易明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报告字数:14087 字

报告页数:15 页

摘要

自1984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成立以来,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三元结构”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外资为主导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依赖型重化工业、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注重引进大项目的同时,天津市启动了一系列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试图通过自主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掌握现有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启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新的发展方式的探索提供示范和借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天津和滨海新区所做出的这些积极反应,孕育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

作者简介

刘刚: 0 刘刚,1965年2月生,山东济宁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创业经济和创新政策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曾获天津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杨文婷: 杨文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本文英文翻译:杨文婷。

文章目录

AI助手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联系人:罗老师

电 话:010-59367265

邮 箱:database@ssap.cn

Q Q:247552241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