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印度农业现代化的有限性
摘要
如果我们把农业资本化水平看作衡量农业现代化的天然尺度的话,那么到绿色革命结束时,由于明显的过度资本化,印度农业看来已经过度现代化了。然而,矛盾的是,从国际范围看,印度的绿色革命却只代表了一种有限的农业现代化。 表2-10 一些国家的谷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表2-11 一些国家的小麦/稻谷平均单产量 表2-12 各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1982年度) 表2-13 1981年各国农业资本集约化水平比较 表2-10、表2-11、表2-12、表2-13四个表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绿色革命后印度农业在世界农业中所处的地位,这种地位表明了印度绿色革命的极其有限性。我们看到,1980~1982年间印度谷物的平均单产量为1366.67公斤/公顷,仅为同一时期世界平均水平的60.78%,不仅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单产量,还低于它的两个不发达邻国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单产量。即便就绿色革命期间印度单产量增长最快的粮食作物——小麦来说,它在1980~1982年间的平均单产量仍比同一时期的世界平均水平低17.95%,略高于它的一向以农业低效率著称的苏联盟友的水平,但明显低于自然条件与它相似的邻国巴基斯坦的水平。再看农业劳作者简介
王立新: 0 1975年生,袓籍河北省行唐县。1993年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世界史,1997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世界史硕士学位,自2001年起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初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发表《农业资本主义的理论与现实:绿色革命期间印度旁遮普邦的农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工业化问题研究范式的反思和重构:从工业主义到重农主义》(《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和《农业转型概念的双重化》(《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等多篇专题论文,翻译赫尔曼·库尔克和迪特玛尔·罗特蒙特合著《印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8)。近期研究领域为印度史和国际比较视野中的三农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