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报告(2025)》基于数据开放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立足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要求与地方实践,借鉴国际数据开放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构建并优化形成系统、全面、可操作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保障层、服务层、数据层、利用层四个维度及下属多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相较于2024年,指标体系坚守公共数据供给的“基本面”,仍聚焦于对各地主动供给的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水平进行评测;将评估维度准备度更名为保障层,以加强从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和组织推进等方面对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提供全过程保障与支撑能力的测评;关注服务实效与创新探索;强调高利用、高需求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强调利用成果的实际效果而非“形式主义”成果。基于指标体系,聚焦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完成了省域报告、城市报告、分维度报告等一系列成果,以反映目前我国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总体能力和水平。
主报告发现,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逐年增长,整体呈现从东南部地区向中西部、东北部地区不断延伸扩散的趋势。分报告不仅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各个指标维度上的具体表现,也展示了标杆案例,供各地借鉴参考。保障层报告从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组织推进3个一级指标开展评估,报告发现,多数地方政府在组织保障上已具备良好基础,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数据开放工作列入常态化工作任务,部分地方坚持对数据开放的重视,持续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在法规政策体系上,部分地方出台了专门针对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标准。但全国范围内的法规政策在数据开放的内容上还不够全面,标准规范也总体薄弱。服务层报告从平台体系、服务实效、权益保障和用户体验4个一级指标开展评估,报告发现各地在平台基础功能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提供持续性的优质服务、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数据层报告从数据数量、数据范围、数据质量3个一级指标开展评估,报告发现,总体上2024年全国在开放数量与规范性方面有所提升,个别地方进步显著,也有地方开放动力有所倒退,各省份在关键数据集开放尤其是高下载、高利用数据集,相应数据项,数据可理解性,数据更新及时性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利用层报告从成果产出和成果质量2个一级指标开展评估,报告发现多数地方在常见场景中产出了利用成果,但在成果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在特色场景的应用产出方面仍需提升。
案例篇分享了贵州省、海南省、济南市、温州市、青岛市、苏州市等省市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前沿探索,以供各地参考借鉴。贵州省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探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发展路径,通过基础性保障能力提升、共享开放持续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等措施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海南省探索以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数据开发开放,拓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范围,探索发挥公共数据开放更大作用。济南市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通过制度、技术、流程、融合及场景五大创新体系,打造了“泉融通”数据赋能平台,形成公共信用与金融数据融合的“济南模式”。温州市实施高质量供数、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合规监管等创新举措,有力支撑场景建设,守牢安全底线,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青岛市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以公共数据运营试点为突破口,全面深化“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模式,推动培育数据资源化、资产化、产业化全链条数据要素生态。苏州市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大力推进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智化,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