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中国首都发展报告(2024~2025)
DEVELOPMENT REPORT ON THE CAPITAL OF CHINA (2024-202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组织编写; 贺亚兰 主编; 陆小成 执行主编; 何仁伟 刘小敏 贾澎 徐爽 副主编

ISBN:978-7-5228-5175-4

丛书名称:

出版时间:2025年06月

摘要

《中国首都发展报告(2024~2025)》分为总报告、“四个中心”建设篇、绿色低碳发展篇、首都都市圈篇、国际经验篇,重点研判2024~2025年首都发展的主要成效、基本现状、重点难点,注重学术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基于专业视野从不同维度提出新时代中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本书创造性地构建了首都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指标体系测评,2010~2023年,首都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指数和首都与城市协同发展指数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首都在自身发展、城市整体发展、首都与城市协同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逐步提高,整体朝着积极向上的轨道迈进。本书评估了2024...展开>>

《中国首都发展报告(2024~2025)》分为总报告、“四个中心”建设篇、绿色低碳发展篇、首都都市圈篇、国际经验篇,重点研判2024~2025年首都发展的主要成效、基本现状、重点难点,注重学术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基于专业视野从不同维度提出新时代中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本书创造性地构建了首都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指标体系测评,2010~2023年,首都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指数和首都与城市协同发展指数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首都在自身发展、城市整体发展、首都与城市协同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逐步提高,整体朝着积极向上的轨道迈进。

本书评估了2024年北京在全国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上的重要成效。北京加强全国政治中心建设,注重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擎起了首都功能布局优化大梁,筑牢区域协调发展根基;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成功服务保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国事活动,提升了国际交往承载力,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北京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发展难题表现为:首都功能重组与资源错配难题亟待解决、基础设施承载力依然不足、文化遗产保护压力较大、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尚不均衡、辐射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不足等。

“十五五”期间,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和超大城市,提出未来发展路径与展望。应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持续深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分区,提升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聚焦核心领域科技成果落地,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国际交往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增加国际性元素;进一步优化绿色产业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北京绿色低碳发展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进一步推动非首都功能的积极疏解,促进产业、创新、人才的深度协同,加快首都都市圈高水平建设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首都在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夜间经济、就业圈层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要经验,打造首都现代化的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完善首都城乡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体系。

收起<<

文章列表

AI助手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联系人:罗老师

电 话:010-59367265

邮 箱:database@ssap.cn

Q Q:2475522410

立即咨询